为什么要建三门峡黄河大坝

三门峡黄河大坝作用?
的主要作用是:拦沙减淤,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创造时间;防洪基本消除了千年一遇洪水对黄河下游的威胁;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多年调度;同时,清水的排放可以冲刷黄河下游,成为深水航道。通过低水头航电(导流闸)梯级,海轮可到达Xi ;安,它是当时最大的发电站。三门峡大坝是谁主导修建的?
高方案(360m蓄水)比中方案(350m)增加不多,但库容可以增加近一倍(300多亿立方米,和三峡水库总库容差不多,当然淹没面积和移民安置会增加一倍)。根据1960年以来潼关实际输沙量,360m以下剩余库容仍有300多亿立方米,仍可实现水资源的多年调控和防御。按照目前原黄河每年实际输沙量不到2亿立方米计算,360米蓄水方案形成的新三门湖大概可以存在上百年。而350蓄水方案的库容只有300多亿,在二十世纪末基本会淤塞,当然在淤塞的过程中会重新形成关中平原。但由于淤积问题,渭河会从中游(咸阳以西)形成地上河。同时,需要在黄河干流其他部分重建水库蓄水。
三门峡黄河大坝的来源?
上世纪50年代,在新,三门峡家喻户晓。为了搞好黄河,全国各地的水利精英奔赴三门峡,修建了新水利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大坝——三门峡水利枢纽——,这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唯一的水利工程。该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开工,1961年竣工。它被称为 "万里黄河第一坝。
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次决口的局面,使两岸安居乐业。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,位于黄河中游下游,连接河南、山西两省,控制流域面积68.8万平方公里,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91.5 \ \%;控制了89%的黄河来水量和98%的泥沙来水量。
该工程于1957年4月开工,1961年4月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。枢纽建筑物包括:混凝土重力坝、斜丁坝、表孔、底气、泄洪排沙钢管、电站厂房等。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,全长713.2米,最大坝高106米,坝顶高程353米,总库容162亿立方米。三门峡水电站装机容量41万千瓦,年发电量可达14亿千瓦小时..自1973年12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,已发电235.2亿kW·h,产值约20亿元。